本帖最后由 高村 于 2013-11-12 22:45 编辑
我退休已5年,98年开始贴网于 “纽约华人诗词论坛”、”台湾沁园春诗词论坛”及”世界诗词论坛”。年龄诗龄都比你大,不叫你做老弟,应叫什幺?亲密点叫 “老契”吧!但你要记住,我是你的 ”契哥”,广东人。反过来老弟又在网前撤谎啦!今年62岁?哈哈!看看 http://.com/profile.php?mem_id=878吧,2010年11月注册,55岁,哪个是真。
再说一次本人介定这词是抄袭《江城子·湖上与张先同赋,时闻弹筝的6大理由:
1. 同一词牌名<江城子>, 2. 同一韵部~ 8庚、9青、10蒸, 3. 两次使用原词,即 “遣谁听”和 “X娉婷”押韵, 4. 接片模仿苏轼原词 “水上听筝” 情节, 5. 结片模仿苏轼原词 “曲终人不见” 情节, 6. 以科学及客观分析,全词70个字中,21个用了原词,刚好是现代计算机程序介定是否抄袭的30% 的分界线。
要是上述理由对用上4个,会基于 “疑点归于被告人”,可能会 “无罪省释”,但6个全中,不可能是 “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” 吧!
在老弟另一阕《江城子·咏叶》词中,亦有同样剽窃苏轼同一阕词《江城子·湖上与张先同赋,时闻弹筝》
夜更晨始雨淋溟,月无明,日无晴。
一朵芙蓉,开过尚盈盈。
荷叶辛辛撑绿盖,真有义,卫娉婷。
昨来风疾玉容惊,护花宁,挺身迎!
天敛云收,池碧显仙灵。
不待曲终君隐也,人不见,不争鸣。
这词使用了苏轼原字共25个(35.7%),更添证据。若结合两阕词,苏轼的《湖上与张先同赋》被抄袭的“字/词/句”及“韵脚”竟达34个字 (48.57%),不容抵赖。再次分析如下:
凤凰山下 雨初 晴, 水风清,晚霞明。
一朵芙 蓉,开过尚盈盈。
何处 飞来双白鹭,如 有意,慕 娉婷。
忽闻江上弄哀 筝,苦含 情, 遣谁听!
烟 敛云收,依约是湘 灵。
欲 待曲终寻问取, 人不见,数峰 青。
你的狡辩说三瞎四,越描越黑,一定是热昏了,So sick!
关于带引问话 “带引问话” 是香港法院常见的程序,目的一是避免疑犯/证人老是拐圈子问非所答而作 “剥洋葱”式的集中重点从外而内作抽丝剥茧的发问。无疑,某一问题可能有 “引人入瓮”成份,但法官可制止问题及指示疑犯/证人不作答。吴先生的经验可能止于包头路的伤人案件,可能未到其它地方见识,难怪!夏虫不可以语冰。
关于词汇运用 晶莹~~ 任何组词是具有一定特性,形容词 “晶莹”一词是专门形容水珠、玉石或一些圆球形物体是字典里早已解释,是人尽皆知的。用于形容九寨沟珍珠滩流水是因背光时,流水像珍珠般闪亮,但用之形容湖水是极不适当。你的“掉枪花”的行为是骗不了本版网友,到此还要狡辩! 广东俗语称此为“死鸡撑饭盖”,歇后语称之为“死鸭子~ 嘴硬" (加讪笑)。
蹉砣~~ 你自制 “蹉砣” 一新词,说是形容岩石参差,真是可笑复可怜!随便拿几个平声的形容词计有嵾嵯、巍峨、嵯峨、嶕峣、峥嵘、岿然、崎岖、嶙峋、崚嶒、岩巉等,你全都不认识?全不合用吗?嘿嘿! 老弟辩称: “蹉跎一词可作如此引申义”是老弟是师承“姚文元”的文痞式的狡辩,越辩越丑,找一个先例来看看!看清楚一些,砣字从石,飞砣是也。“蹉砣”是老弟于2011-2013年创、瞎三话四的新词汇。
此外《爱晚亭》中 “碧云”不是形容天色而去形容人家,是你首创,范文正公泉下有知,一定咯血死多一次。” 唉!其它同一情况亦有 “萧筝” 一词,”箫筝”字更三番四次于《爱晚亭》、《湖上中秋》、《东湖》中写成“萧”、 “阕”字写成”阙”、 “须”字写成”需”、 “歇”字写成”竭”、 “亘”字写成“恒”、“绪”字两度写成写成”墅”、 “桃源”字写成”桃園”,可见老弟的文学水平确是 “X高手X”
老弟所认识的词汇很贫乏,这也有迹可寻的,如 “兰麝” 一词已见老弟使用了5-6次,光是形容桂花也3次,噜哩噜苏。老弟真的是“难射”吗,亦不宜三番四次宣之人前。
老弟诗作首见于2006年,贴诗见于2010年,所谓绝律诗,其中下三平 (半天秋雨千重寒、风霜不改中华红)、一句四五連平(枫随霜零落、当空苍鹰疾、何當溫壺酒、涓江依依送华年、幽谷琴扬飘兰麝、谁叹泥牛无消息、唯慕乾坤英雄气、飘蓬三湘华发生)、下三仄(独步江楼送目远、一沫澄江北去远)、下五仄 (座離省府一箭地)、一句四連仄 (歲末俗務煩、冷雨恰是溫酒天)、一句五連仄 (駑馬十架蕩胡雲)、一句六連仄 (半世隔绝半世痴)、、、一诗押三韵 (端午节复友人、初冬凭栏)、平仄不叶、失粘、失对的错处很多,真是罄竹难书。其中有网访者直接批评:“平仄不对,什幺好诗!” 真是一针见血。可惜,多年来老弟没多少进步。
|